8小说网
会员书架
首页 > 历史小说 > 大清疆臣。 > 第五百三十八章 阮元寻路之道

第五百三十八章 阮元寻路之道(1 / 1)

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
好书推荐: 夜落长安 我当捕快那些年 诸天执行者:从看门狗开始 战争之血脉领主 凡人之从卧底开始 我的分身有词条 仙道巨擘:从炮灰开始 我无敌后拥有了万界穿越系统 我拒绝恋爱,我只想搞事业! 枭宠,总裁夫人超甜的苏小鱼墨北枭

感谢各位支持:8小说网 本站第一时间更新(大清疆臣。) 欢迎各位书友收藏+转发,好记的网址:https://www.8xsw.com

“是啊,这件事我也问过皇上,可是皇上说,八折收纳虽然也有可取之处,但加赋之弊,各省督抚还是没办法根治,这样下来,这个办法根本得不到朝廷共识,要怎么实行下来呢?更别提有些督抚,后来也开始反对这个办法。皇上也说过,若是有能够办理漕弊陋规,又不至于增加赋税的办法,他是愿意接受的,可如今看来,难道……是真的没有这种办法了吗?”阮元看着头顶的一轮圆月,却也不觉哑然失笑,道:“所以我有时候也想着,当年我所写的那句诗,彼中镜子若更精,吴刚竟可窥吾面。若是月亮上真有吴刚,吴刚技艺才学,又远胜于我,还能看到我今日在做什么,那……吴刚也会笑话我愚笨至此,竟是无能之辈吧?”

“夫子可别说笑话了,吴刚要是真那么厉害,那为什么他在月亮上住了两千年,也没回到人间啊?”孔璐华也向阮元开解道:“就算咱们这……这地球之外真的还有吴刚和他其他的朋友,他们真的就比夫子更厉害吗?我看也不见得,毕竟咱们活了这么多年,也没听说真的有什么天外来客啊?”

“哈哈,夫人说得也有道理啊?不过,夫人这一提醒,我倒是想到了另一件事。”阮元忽然笑道。

“夫子又想到什么了啊?”

“夫人,我虽然尽心国家百姓之事,自忖督抚七省,也不能算没有作为,但终究只是一人亦或数人之力,所虑或有不周之处。所以我倒是想着,要是能够集中国朝悉数先贤之力,共究圣贤之道,或许,可以从圣贤遗训中再寻出一些办法呢?国朝通经前贤,多有未曾入仕,终身安于贫热之辈,或许他们眼中的圣贤之道,和我又有不同呢?看他们通经之言,或许也能看出世事之变啊。所以我倒是想着,既然我还是两广总督,咱们就尽咱们最大的能力,将国朝前辈解经籍作集中在一起,统一编撰刊刻,也会为后世学人留下一部万世经典啊。”不想阮元少焉之间,竟然想到了如此繁复的一件要事。

“夫子,这通经之言,和治世之道,真的有关系吗?”听着阮元之语,孔璐华似乎也不能尽数理解。

“凡治世之道,需要合乎圣人之意,若是我们今日之道本不是圣人之意,那沿用下来,不是自然会出现问题吗?”阮元也向她说道:“更何况,看书的人是我嘛,古人所谓赵普半部《论语》可治天下,其实多少通晓《论语》之人,亦不如赵普之万一,难道是他们读书读错了吗?是因为赵普本不是寻常之人,他是赵普啊?所以我想着,或许会有用的。更何况,这也不是我一人的希望,而是我一生所逢前贤师友,他们共同的希望啊?我十岁那年和里堂出来玩,里堂给我讲故事,就说起很多读书人因为家境贫热,虽有经史参悟之才,可书作却往往散佚,我当时便有了一个希望,就是帮那些没有能力自己刻书的读书人,把他们的书都刻出来!这些年看来也的确如此,东原师长教师、辛楣师长教师、渊如兄、里堂……他们多少人的著作,要么众人只能偶见其一二,要么就是至今尚无刻版。这样下来,百年之后,谁还知道我们这些人为了参研圣道,再现昌明之世,都做了些什么啊?到时候,难道要他们把原本应该由我们做的事情,再来做一遍吗?他们可以做得更多啊?更有甚者,若是百年之后,后人都不知道辛楣师长教师、渊如兄他们的为人行事了,那他们这一生,不就……”

“夫子,您……您就放心来做吧。至多我知道,我的夫子,不只是我的好夫子,还是天下读书人的好朋友啊?”孔璐华听着阮元之语,自然心中也是触动不已,也走上前来,握住了阮元的双手,眼中尽是赞许之情。

“哈哈,夫人不会怪我不顾家业吧?”

“夫子,要是您为人修书,就是不顾家业,那或许今日,我早就不是您的夫人了。再说了,您觉得夫人是只想要一个心里有家的夫子,还是想要一个心里既有家,也有天下读书人和亿万百姓的夫子呢?夫子,您督抚七省,因为您做了督抚而安稳太平的百姓,少说也有一万万人了吧?”看起来,孔璐华所希望看到的阮元,正是如今这般模样。

“是啊,能与夫人结缘三十年,是我……我最得意的事了。”阮元也对孔璐华点头笑道。

广州乃是四季炎热之地,是以十月之中不仅全无热意,那中天悬挂的圆月,反而有一种塞北江南之人所不能感受的温暖。

其实阮元也不清楚自己的道路究竟是对是错,但如此困境之下,道路即便有错,却也不能说全无裨益。更何况修书之事,已经是自己最为稳妥的选择。想着康熙朝编定历朝治经著作,得名《通志堂经解》,而自己也只需编撰顾炎武已降有清一朝五代治经之作,是以阮元很快便为新书定下了名字:《皇清经解》。

不过阮元也并非仅知通经治学的寻常儒生,相反,督抚七省二十年,阮元已经对治事之术了然于胸,清楚道术乃是相辅相成,具体的治省之术,自也不能偏废。这日李明彻纯阳观之人来报,说纯阳观的天象台已经建成,阮元便也亲自前往纯阳观,邀李明彻前往天象台一游,共看青天旭日白云,果然别有一番开阔之感。

“李道少,这天象台不错吧?”阮元也向李明彻问道。

“是啊,这件事真是多开阮总制了。”李明彻也向阮元道:“有了这处天象台,在下研讨天文,却也方便多了。听说阮总制克日也在担忧江南水患,这个嘛……有了天象台,以后我这里自然会为总制观测天气,若有大雨,一定会让总制做好防备的。”

“哈哈,这样说我这天象台修得不亏啊。”阮元也对李明彻笑道:“那您无妨讲讲,来年天象,大致如何呢?可否看出灾祸之状?还是说,可以度过风调雨顺的一年了呢?”

“这不好说,在下估计着不至于再出现今年这样严重的水灾,但雨势也不会迅速退却,还是会有不少降雨的。不过这几年在下看着,广东倒是没有什么大灾,收成也都不错,总制倒是不用担心这里的百姓。”李明彻向阮元道。

“是吗?我看也不尽然啊。”阮元听着李明彻之语,却也叹道:“其实今年我来了广西,那边还不错,米价居然降到了十几文钱一斤,一路阅兵千里,只见到三四个乞讨之人,广西盗患,这一两年也减少了许多。可广东米价还是高啊,广东人又多,土地都渐渐不够用了。但广西本就是多山少田之地,咱们也不能让广西反过来给广东送粮食吧?”

“那……总制可有平抑米价之法?”李明彻也向阮元问道。

“有一个,但只能让百姓有粮,至于平抑粮价,难了一些。”阮元说道:“我查过许多州府粮仓,因为这几年广东一直没有大灾,也不需要开仓放粮,很多粮仓里都出现了陈粮朽烂之事,可外面粮价又不降,这样说来,那些粮食放在官仓,有什么用啊?所以我倒是想着,来年让各府县严查粮仓,把那些入仓日久,却还没有腐朽的粮食拿出来,折价发卖,既能让贫热百姓不致有饥热之患,官府还能多收些现银,以备公用,总比粮食烂在粮仓里好啊?但这样的粮食其实不算多,粮价……我看不好降下来。”

“既然如此,我倒是有个办法。”李明彻沉吟半晌,向阮元道:“这个办法,在下取名为‘洋米易货’,不知总制意下如何?”

“愿听其详。”阮元当即答道。

“这洋米易货嘛,就是引进西洋人的粮米,用以充溢米市。其实广州以前也有洋人的米船,只是时间少了,却快要被人忘了。”李明彻也向阮元表明道:“其实洋人来广州经商贸易,为的是什么,归根究底还是牟利。那么若是他们发卖粮食也能盈利,那又有何不可呢?所以当年是有洋船来广州卖米的,而且洋人的船从小西洋和暹罗那边过来,我也有所耳闻,那边终年高温,雨量充足,所以产粮也多,他们买进一石大米,米价也就是咱们时价的一半,他们是能赚钱的。但这洋米易货,却有个难处,洋人商船入港,需要依船只大小征收船钞(清代的一种商业税),可是粤海关担心有人贩米出洋,平日不允许商人私自贩米,所以对米船是不收船钞的。但洋人来贸易总要交税,于是依照旧例,是不许洋人米船贸易商货的,算是补上船钞税不足。可这就难为洋人了啊?洋人不能用米船赚到足够钱财,尚是小事,若是不许洋船购货,洋船返来是空舱,极易出现倾覆之虞,这样一来,也就没有洋人愿意前来卖米了。总制要是不疑,也可以托十三行再问问洋人,答案应该是一样的。”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[简体版]
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
新书推荐: 工科学霸在西汉 三国:我刘琦,召唤千古英雄! 盛唐小园丁 食王传 绝对荣誉 正德大帝 隋末阴雄 大明新命记 韩四当官 我叫余则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