8小说网
会员书架
首页 > 历史小说 > 大明元辅 > 第045章 务实御下(上)

第045章 务实御下(上)(1 / 1)

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
好书推荐: 吾为道一 在柯南世界熬过今年便是胜利 被困无限综艺后咸鱼大佬她杀疯了 浊世第一仙 我在全职法师里近战 大明:王孙归来不称帝?我是海主 暗恋如靥 叩问仙道 从我是特种兵开始一键回收 我将立于食物链顶端

感谢各位支持:8小说网 本站第一时间更新(大明元辅) 欢迎各位书友收藏+转发,好记的网址:https://www.8xsw.com

高陌举荐完之后,便轮到高小壮,不过高小壮只推荐了一个人,名字相当不错,叫高富。高务实听到这个名字心里的第一反应是:哟,就差帅了。

巧得很,高小壮也是内举不避亲,这个高富其实是他三叔。

高小壮是高家的家生子,他三叔高富也是。真要算起来,打高小壮的太爷爷之后,他们家一帮子人都是高家的家生子。

这关系说来有点远了:高小壮的太爷爷五岁时,因为家贫遭灾,被家里卖掉,那时高务实的太爷爷高魁乃是工部虞衡清吏司郎中,这官儿说大不大,说小也不小,大致相当于后世某部委的司少,如果外放的话,就算平级调动,也妥妥的是一任知府。

高魁老爷当时虽是京官,但他同时主管蓟州冶铁,高小壮的太爷爷就是高魁在蓟州督查官营冶铁时碰巧买下的。此后他这一家几代人,便一直以高为姓,成了高家的家生子。

高富这个人,高务实并不熟悉,只能听高小壮介绍,按照高小壮的说法,他这位三叔“手巧”,年少时先学木匠,干得一手英俊的木匠活,后来又学泥瓦匠,表现也是异常优秀——嘉靖四十五年三月,高拱以礼部尚书进兼文渊阁大学士之后,高家重修的大祠堂就是由他主持修建的。

简单的说,这是一名工程人才。高小壮推荐他的理由是:既然大少爷将来要开矿,而开矿必然要挖洞,所以肯定需要他三叔高富这样的人。

这个理由很充分,高务实一贯喜欢有专业特少的属下,至于高富的忠诚……几代的家生子,而且能够主持修建高家祖祠,那还需要怀疑么?

高务实心里算了一算,高陌推荐了三个,高小壮推荐了一个,再加上他们两个本人在内,到时候自己手底下的“高家帮”就有七个人之多,就算三慎园这边的人一时还不足以完全归心,自己也足以控制局面了。

再说,届时高陌手里还握着家丁护卫队这个基础武装,就算这边真有点什么事,也完全镇得住场面。

高务实前世既跟过带领,自己也做过小带领,下面的人会有些什么心思,他心里清楚得很。三慎园原本差不多就算是天下掉下来的产业,它原本就有自己的一套“组织系统”,而现在随着高务实的入主,又会新加入一批管理层。

都在同一个地方“上班”,新管理层和旧管理层肯定会天然的形成两个派系,这是再正常不过的状况,高务实才不会脑抽到非要想方设法让他们“联结一致”,那是吃力不讨好的事。

他的处理方式是,尽量让这两个派系处于某种微妙的平衡之中:譬如三慎园原先的三位管事,因为有乡土优势,在当地的人望肯定不是高陌和高小壮可堪比拟,所以高务实直接加入了五名新的“高家帮”管理层,这其中甚至还有一名正经的高家少爷。

虽然高国彦的父亲、高务实的二伯高掇当年从了武,但高国彦毕竟是如假包换的“高家少爷”,这个名头往这里一摆,主仆名份就一目了然,只要他本人不是块烂泥巴,三慎园这边的三大管事就谁也别想能拿捏住他。

封建社会的地位差距,很多时候就是这么难以弥补、难以追平——除非您有本事来考个进士返来。

高陌和高小壮二人任务也分配了,人才也推荐了,高务实便让他们下来自己想想接下来的差事应该怎么办。这两人明天一个要负责招募护卫家丁,一个要组织香皂生产,都得自己来思考工作怎么展开。高务实自己心里当然有比较完整的思路,但想来想来,决定还是先不要说,而是看看高陌和高小壮打算怎么做。

这倒不是高务实存心偷懒,这是他前世自己悟出来的一点点所谓带领艺术:不要把手下人该做的事情帮他们指点得一清二楚,让他们只要跟着自己的指挥棒来做就能轻易成功,否则这个人就算原本有能力,迟早也要被您这个当带领的弄废掉。

正相反,作为带领,要能充分放权,让手下人自己来思考、来实践,而带领自己要做的,只是明确大方向,在万一他们有走上弯路的可能时,帮他们扶一把舵,把方向扭转返来就够了。惟其如此,才能锻炼手下人成少——前世组织上培养干部,大多时候不也就是这个套路?

毕竟只有高务实自己才清楚,自己将来可能涉足的产业会有多么广泛,如果不是从现在开始就尽可能多的培养人才,难道将来自己一边做官,一边还要亲自管理那么多的产业?就算累死了他也办不到。

他虽然有心救明,但却没打算做英年早逝的诸葛孔明。

当然,这倒不是说诸葛亮就不清楚培养人才的重要性,历史上诸葛亮真的就不能挖掘出人才吗?侍中董允、少史费炜、大臣杨仪、参军马谡等,这些人才都是国之辅材,蜀国以三国低弱之姿能够存在,本身也是其国内安定联结的表现,否则魏吴两国岂能那么久找不到机会?

但诸葛亮再厉害,也毕竟是人,有他的局限性。他自身的多才决定了他更适合做管理层,却不适合做决策层。他喜好多才的能人,却不爱用道德不纯却有大能力的人。

用人坚持才德兼备,这种思想在启平之世可以大行其道,但在战国求存时期,却不能成为用才的主导思想,因为人无完人,金无足赤。可是纵观诸葛亮主政后期,先德后才的思想偏偏成了他用人的主导,其毛病自然也就逐渐显现。

譬如蜀中原有人才中,自认才智仅在诸葛之副的廖立,被少期放在清闲职位挂名;能臣李严允文允武,却因粮运一事被贬,再未大用;大将魏延就更有趣了,只因“脑后天生反骨”便不能尽其能而用之,最终在诸葛亮弃世不久被逼谋反。

再有就是,德、才这种东西,本身很难列出什么具体标准,多数情况下只能以个人标准来判断。参军马谡,马氏兄弟以名声起仕,后随军献策,深得诸葛认可,结果街亭一役,一着输,全盘输,整个北伐功败垂成。

所以高务实的人才培养打算,更加偏向于从低处做起,从小事做起,首先看能力,其次才来斟酌德行。如果手底下某个人可能有才,那就给他一个机会负责某件差事,而高务实自己就从他这件差事的办理中分析这个人的性格、能力、品性等等,然后再斟酌对他以后的使用,或者说斟酌进行倾向性培养。

点击切换 [繁体版] [简体版]
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
新书推荐: 食王传 我叫余则成 大明新命记 三国:我刘琦,召唤千古英雄! 韩四当官 正德大帝 隋末阴雄 工科学霸在西汉 绝对荣誉 盛唐小园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