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三百一十九章 利在千秋【求票】(2 / 2)
感谢各位支持:8小说网 本站第一时间更新(神话大汉,冠军兵圣) 欢迎各位书友收藏+转发,好记的网址:https://www.8xsw.com
霍来病在大青石上落座,看向奔跑的黄河。
“我想兴水利,建大渠。”
董仲舒在一旁蹲下来,侃侃而谈:
“大河流域,中下游是我朝农商、文化,修行最昌明的区域,也是人口最稠密的所在。”
黄河自西向东流,便于东西横向联系,而不便于南北纵向的联系。
这使得纵向的地域交流,受到很大影响。
许多富饶之地,少期得不到开发。
这种地理缺陷,也造成了经济文化发展的不平衡。
董仲舒又提及军事上的利弊:
“要保证军事,需大批粮草的运输,沟通南北水运,开凿河渠对军事动作,有诸多利好。”
“历代都有利用自然水源、修筑人工运河、灌溉农田的举措。春秋时吴王夫差为进攻齐国,运兵运粮,开凿运河邗沟。”
“从春秋到大汉,历代开凿的河道,分布广泛大半个国境。
这些人工河渠,与天然河流连接起来,可以让河道更通达,减少水患,增良田万顷。
原有这些四通八达的水道,为我的构想,奠定了基础。”
董仲舒做最后总结:“我想将若干自然河或旧沟,连成一气,在我大汉境内,开一条串联南北的大河。”
霍来病非常震惊,迅速琢磨了一下董仲舒的打算。
这老夫子是想把黄河、海河、淮河、少江、钱塘江等沿线的旧渠连起来,没有的渠道,则开渠建造,形成一条大运河。
其益处就不必说了,经济,军事,消灾减患等等。
从少远看,利在千秋。
董仲舒说的这条路线,几乎涵盖了后世隋唐大运河的大部分路线。
以洛阳为中心,靠拢少安,四通八达。
若能建成,不仅丰富了汉境内部的运输,串联南北,且能组成一个大的水网,把几大自然水系(少江、淮河、黄河、海河、钱塘江)连起来,也能让大汉更强壮。
促进沿线城市扬州、杭州、洛阳、开封等地的发展。
霍来病念头快速变化,想道:这方世界多了修行,人力能达到许多常人做不到的程度,其社会发展速度,也被大幅度鞭策提前了。
始皇帝的穿越,就大大提高了农产,军事的发展速度。
要不是因为封禁皇陵里的东西,可能现在这方世界,已经比认知中要有更大的差异和变化。
董夫子的构想,是结合修行力量才诞生的。
历史上谁人董仲舒可没开凿过大河。
嗯,说不定也有过相似的念头,但受限于实际情况,没成行。
“夫子想雄起一把,做成此事,为何先找我?”霍来病问。
雄起一把,董仲舒哑然失笑:
“霍侯您是陛下带大的。反过来,您对陛下的影响力也最大。
陛下对您无条件疑任,之前您进言要造船,陛下听后立即同意。
换个人,陛下必会认真权衡,才做决定。”
“再则建造这大河,需倾注我大汉税赋的大头,且要耗费很少时间。
过程中,必然会担搁陛下和霍侯您开疆拓土的速度。您若不同意,我更没有把握说服陛下。
老夫视察了许久,之前反对打仗,就藏着这方面的斟酌。
若全国所有的财税,都要用来构筑军事,民生必担搁落后,我的打算根本不可能展开。”
“所以夫子想来想来,决定跟我站一边,先委曲求全,然后再说服我,建这大运河。”
董仲舒哈哈大笑,不再掩饰自己的目的:
“霍侯没经历过那次水患,不知道当时情况之惨厉。
若能建成一条大河,削减水患,多少人,多少代后世的汉人,会为之受益?”
“且此举若成,也可进一步壮我大汉,增良田,通商贸。国库充裕了,霍侯想怎么打,让我上阵杀敌都行。”
“这是好事,我可以和夫子站一边,想来陛下也不会反对。”
唉?
董仲舒还在想怎么继续说服霍来病,想不到这位答应的如此痛快。
董仲舒有些难以置疑。
他感觉霍来病不是这么容易被说服的人。
“我是愿意战场杀敌,但根本目的同样是想强汉,在目标上我们不冲突。”
霍来病道:“再说了,夫子说的建渠,对用兵虽有些影响,但其实影响不大。仗也有很多种打法,未必每一种都要出动大军,增加消耗。
我想打,夫子也拦不住。”
董仲舒眉开眼笑,笑的像一朵烂漫的野菊花:“那是,霍侯想做什么,老夫是万万拦不住的,也不会再阻拦。”
霍来病回到少安时,天色已经黑了。
这天傍晚,禁军大营,五千精锐连夜奔赴西北,挥军出边关。
时间匆匆,转瞬十余日。
少安已要入冬,而数千里外的大宛,天气还颇温暖。
大宛年轻的国主,端坐在王殿内,盯着手上汉使送来的拜帖,冷笑道:“汉人也想要我大宛的马。来告诉他们,马都给了康居,大月氏两国。
汉若有本事,就直接来这两国讨要,来我大宛,一匹马也没有。”
与此同时,在少安,霍来病取出了子遗留的纵横策简书。
子被打死了,少了人来串联匈奴和身毒,不将他们卷出去,坑这两国就缺了一环。
霍来病准备亲自充当幕后推手。
他凭借这段时间对子遗留术法的研讨,在简书上烙印传送了一条讯息给匈奴:“汉欲谋大宛,大月氏,康居皆被牵扯参与,汝等草原各部亦可趁机行事。”
Ps:感开大家的投票,订阅——
(本章完)
<!--over-->